7月26日-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本届大会由开幕式、主论坛、专精特新展览、平行论坛以及对接、考察活动等部分组成。
26日下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杭州市人民政府等单位承办的中小企业人才创新发展暨卓越工程师平行论坛圆满召开。
论坛邀请来自相关部门、专家学者、高校、中小企业服务机构、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以及重点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多位代表,围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助力专精特新发展”这一主题,深入探讨了中小企业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方法、经验和研究,现场分享并听取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人才工作方面的相关思考和建议。
中小企业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其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为中小企业群体的领头羊,为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发展提供支撑,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引才育才留才难题,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做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人才培养工作,对助力中小企业人才结构优化,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云顶集团yd1233党委副书记、院长马延文受邀出席本次论坛,并在会后分享了学校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实践和优秀经验。
今年上半年,云顶集团yd1233联合江苏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分会、苏州敏芯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苏州通富超威半导体有限公司、苏州华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申报的“先进半导体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建设项目通过遴选后正式启动。这是学校紧紧围绕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持续深化校企合作深度、拓展产教融合广度、提升协同创新高度,打通技术技能人才协同培养,服务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次成功探索。
采访中,马延文院长对云顶集团yd1233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人才工作成果进行了深入总结和高度概括:
一、紧扣“专精特新”发展定位,融合人才培养
学校围绕苏州重点制造业和主导产业的发展实际,紧跟地方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及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趋势,适时调整专业和学科设置,打造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推进项目式、混合式、情景式教学方法改革,注重采用双元场所、双元师资开展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育人实践,让学生在工学结合的实践中培养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在掌握“专精特新”生产技能和操作流程的同时,认同“专精特新”企业文化。
目前,学校已立项建设国家高水平专业群1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和全国示范专业2个,省高校品牌专业、特色专业、高水平骨干专业7个,省重点专业群3个。五年来,学生获国家、省级各类技能竞赛奖项近400项,包括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9项、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40余项,全省毕业设计评优一等奖9项。学校连续获评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国家教学资源库、国家课程建设、教育部现代学徒制等多个项目通过立项。
二、锚定“专精特新”企业需求,融合校企共育
学校依托理事会、企业学院等平台,集聚政、行、校、企资源,积极构建产教供需对接机制,实现专业订单培养全覆盖、班级企业冠名全覆盖,推进苏州智能制造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牵头共建苏州智能制造产教融合联合体,牵头研制了《双元制职业教育 企业学院建立与运行规范》苏州市标准并正式发布实施,同时联合企业举办首个高创(南非)学徒班、承担印尼工业化职业培训等海外合作项目,积极为“专精特新”企业的技术革新、技术改进和项目拓展搭建平台,助力赋能。
“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工业物联网”获批教育部“未来技术技能与人文交流人才国际训练基地”,“中德先进职业教育SGAVE项目”入选教育部首批培育建设名单。近五年,1200余名学生获得专业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每年有66%的毕业生选择留在苏州大市范围内就业,用人单位满意率保持在90%以上。
三、是聚焦“专精特新”科研瓶颈,融合项目团队
依托学校的产教协同创新中心、众创空间等科创服务平台,聚焦企业实际面临的生产性和技术性需求,建设培育协同创新技术服务团队,提升产学研和技术服务能力,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纾困。
目前,学校培育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2个,学校14名博士入选省科技副总,19名企业教师获评省产业教授。
学校的机器学习与大数据科研团队携手苏州协同创新智能制造装备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智能制造标识应用及平台,获授权专利10项,成功接入江苏吴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节点1535家,目前已经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智能制造标识平台之一。该团队多年来累计为数十家江苏企业开展“智改数转”咨询诊断服务,解决企业难题30多项,为企业带来数千万收益。
学校的智能加工与精密检测科技创新团队联合苏州轴承厂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推力轴承包装机、研发滚针轴承装配机等制造装备,并针对“轴承支撑架螺栓断裂失效”的“痛点”,开展断裂位置及断口形貌宏观分析等工作,为轴承支撑架螺栓选材及工艺改进提供重要依据。
下一步,我校将进一步把握“先进半导体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建设机遇,积极探索“专、精、特、新、高”育人路径,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走出一条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于一体的“产业学院”高质量发展之路,努力打造“苏州特色”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进一步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https://caijing.chinadaily.com.cn/a/202308/09/WS64d31fcca3109d7585e48855.html
(中国日报中文网 23.8.9)